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篇是《战国策》中秦策一的第二篇,也是一片长文。主要是讲战国纵横家苏秦的事情,从一开始说服秦王不成,奋发苦读,终得赵王看重,联合六国以抗秦。
图片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将不同的斗争催生到了极致,既有军事上的斗争,也有外交上的斗争,大家所熟知的“合纵连横”其实就是通过外交上的斗争来为国家争取利益。而为各国奔走之士便被认为是纵横家。图片
最为知名的便是苏秦和张仪两人,他们两个人一人说服诸国联合抗秦,一人帮助秦国拆散各国联合,这篇策文便是讲苏秦的故事。
这篇策文是一篇叙事性策文,核心是围绕苏秦,尽管只讲了苏秦的一部分事情,却也能够看到这个人物身上的一些特点,并且这篇策文的行文用词以大量的四字语言为主,这就造成了一种韵律感,感受到文字语言的美感,同时,想要把内容翻译准确也变得有些困难。策文可分为前后两块叙事,前面的是讲苏秦发迹前的事情,后面则是讲苏秦发迹后的事情,用家人的态度对比来展现苏秦前后变化所受到的待遇不同。不过,这篇策文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策文中所透露出的额外信息内容。原文图片
图片
Translate译文图片
解析“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则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扩张的目的。
这里苏秦显然是看到秦国的强大,想要让秦国赏识他的才华,采取连横的策略。图片
如果仔细看苏秦所说的内容,就能够发现,他所讲的内容,其实都是大而全的东西,说了秦国的地利优势,资源优势,军民优势等等,最后认为有这些优势就能够吞并诸侯统一天下。
“西有……北有……南有……东有……”可以看到他话语中的描述以及局势,有很强的逻辑和节奏性,但是掩饰不了他这种仅仅是描述秦国的状况,并且是对秦国国君夸耀秦国的情况。秦王见他是求策的,而他却是夸了秦国一遍,这样的话,秦王一天恐怕要听几十遍,自然是会觉得苏秦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原文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图片
Translate译文秦惠王说道:“我听说,毛羽长得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制不健全的国家不能实施刑罚;道德不高尚的人不能役使百姓;政教不通顺的君王不能拿劳烦大臣。现在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而来,亲临指教,我希望日后再来领教。”
解析这里算是秦王对夸耀的回复,秦惠王上位是吃了商鞅变法的红利,秦国是属于发展起来了,并且打败了强大的魏国。
即便是自谦用语,秦惠王也是清楚,秦国还是需要发展,或者说作为见识了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过程的秦惠王,更清楚秦国需要时间发展消化,所以连用四个比喻拒绝了苏秦的建议。最后再来一句客气话——“你不远千里来教我,我很感动,以后有机会再听你的教导吧。”原文图片
图片
Translate译文图片
解析这一段是苏秦听到秦王拒绝他后,试图再进行自救,所以能看到引用了不少典故,从神农、黄帝到春秋齐桓公连用九个君王的故事,同时用极长极多的四字,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这些话连读起来极其有气势。
从这段话里面,能够看出来苏秦本身确实是很有才华,知识也很渊博,或许这也是他想要展现给秦王的一面。但是,如果仔细研读这段话,就能够发现,这段话背后所展现的其实是很空洞的,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单纯就是文字优美而已。应该说,苏秦这样的表现,更是加深了秦王对他的印象,认为他是那种闲谈之士,语言文字再好,却帮助不了秦国的发展。不得不说,苏秦的努力有些起到反效果了。图片
其实从前面秦惠王的回答里面,苏秦如果能够抓住重点,未必不能挽回,既然秦惠王说了“羽毛不丰”、“文章不成”、“道德不厚”、“政教不顺”,那么他可以抓住这个借口来讲自己的建议,如何能够达成“羽毛丰”、“文章成”、“道德厚”、“政教顺”,那么也就和他之前说的内容对应上了。只是他太想表现自己,直接把准备好的内容讲出来,觉得这样就能得到秦惠王的赏识,反而忽略了秦惠王所说话中表达出来的真正需求。应该说,这种事情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会碰上,精心准备的内容只想表达出来,反而忽略了交流方的态度,丧失了继续交流下去的机会。原文图片
图片
Translate译文图片
解析赢縢履屩:縢(téng),绑腿布。屩(juē),草鞋。橐(tuó),口袋。
苏秦上书多次,把自己的资费都耗光了,然后返回家里面,不受人待见,然后研读姜太公《阴符》,苦读一年最终有成。锥刺股,这个还作为刻苦读书比喻为后世所知。图片
这个情节其实有点故事性,有点像是经常看到的武侠情节,主人公一开始的时候不行然后获得绝世秘籍之后仔细研读神功大成。
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仍然可以从里面读出一些其他意思。苏秦上书多次都没有采纳,说明秦王对他说法的不认同,而他前后也没有改变,并不像商鞅那样,每次都有变化,一点点摸清了秦孝公的喜好。同时,他把自己的资费花光了穷困归家,说明他本身并不会赚钱,也没有交际的手段获得别人资助,那么,他来秦国的资费,百两黄金、黑貂裘这些东西,显然是家里人资助他的。图片
而家里人愿意资助他,必然是指望他能够飞黄腾达,然后他们可以沾光,当发现他把资费全部花光之后,穷困潦倒归家,自然不会是给他好脸色看。
不过,他回来之后,家里尽管没有给他好脸色看,却也给与了生活上的保障,让他能够专心研读学习。经历了这一次的起落之后,苏秦显然也明白了自身的问题,因此与其说他是因为一本书而“神功大成”,不如说他是重新把书读进去了,真正领悟了书里面讲的道理,并且也运用了起来。原文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图片
Translate译文于是苏秦在华丽的宫殿里游说赵王,谈得甚是投机。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赐给他相印,并赐给他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跟随在他身后,联络东方各国建立合纵联盟,瓦解连横阵线,用以对付强大的秦国。
解析摩燕乌集阙:这个有一种解释是“摩,切近”,“燕乌集阙”则是指宫殿,在宫殿中说服赵王。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燕乌、集阙”是两个地名,苏秦经过两个地名去见赵王。
第三种解释则是认为原本是“乌集”,《阴符》书里面的一篇,因为燕是乌的假借字,阙则是标注这里书有缺失,然后在传抄过程中讹传承“燕乌集阙”,原本应该是揣摩《阴符》中的《乌集》篇,然后去说服赵王。
图片
既然“神功大成”,必然是要展现效果,这一次苏秦成功说服了赵王,获得了财富和权势。这里并没有记录苏秦怎么说服赵王的,赵王为什么会相信苏秦,和前面与秦王的对答对比就很明显,很明显,记录的人也并不知道。因此只能从结果上来描述。
有点像我们对成功学的描述,告诉大家成功后怎样怎样,却不会提具体的究竟如何成功,反而所做的失败内容会详细的描述出来。
原文图片
图片
Translate译文图片
解析这一段则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夸耀苏秦的成效,从其行文来看,完全和之前苏秦的讲话内容一脉相承。
通过这一段话倒也能够知道知晓这件事情并把它记录下来的人性格倾向了,也知道他为什么会把苏秦说服秦王的话写出来,写的那么仔细。说白了,就是尽管苏秦讲的内容不合秦王意,却合了记录人的意,愿意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却也因此流传后世。恐怕记录人看到苏秦所说的,认为他说的太好了,秦王怎么不认同,也会想着自己看了《阴符》也会像苏秦那样,挂六国相印。不过,这种流于清谈,追求文字的读书人,几千年下来并不少,以后也不会少。当然,同样也佩服对方对文字的应用程度,展现了汉字及语言的那种韵律美。原文图片
图片
Translate译文图片
解析最后这一段则有写“莫欺少年穷”的意思在里面了,从苏秦发达后家人的态度来看,认为人生在世富贵权势不能忽略。
“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来指代苏秦也是贫寒子弟,只是考虑苏秦在战国时代,那个时代能够读书,能够拿出百金,穿黑貂裘,怎么也比一般的老百姓要富裕,并且还能在家一年不做事专心读书,哪怕放在现在都是属于富裕人群,绝对称不上是什么贫寒子弟。图片
当然了,如果和挂相国印对比,其实也算是贫寒,这里有些特意指代而已,就如我们说“寒舍”、“家徒四壁”之类,并非是真正的意义上的贫寒。而故意写家里人前后的对比,也是为了指明权势富贵对一个人的影响而已。就像黄渤说的那样,出名之后,剧组里面碰到的全是好人。图片
通篇读下来之后,其实对这篇策文的记录者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他显然是有才华的人,只是他的才华在于文字华美方面,而在那个时代,各国都争相务实,这种人自然不受重视。他不受重视也就无法获得富贵,显然是受过家里人白眼和旁人的看不起。“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更是他自己所说。等到他知道苏秦前后发生的事情时,也会将自己代入其中,认为自己也会像苏秦那样发达,发达以后别人看到自己都会“蛇行匍伏”。历史上的苏秦或许真的有落魄以及发达的过往,只是在记录者在记录这件事情的时候,代入了自己的视角。也就掺入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收获绝世秘籍”、“莫欺少年穷”的故事情节。图片
一个人的才能是否能够展现,有时候也许看时代的发展。这位记录者,如果能够晚生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仅凭他对文字、音律的掌握与熟悉,未必不能成为一名散文家、诗人、词人,进而获得权势富贵青史留名。只是在战国时代,诸国争霸求生,苏秦及时醒悟为自己谋取了富贵,而他却成了别人的注脚。图片
其它系列推荐图片
图片
图片
战国小知识:讲讲战国时代下的各种知识
战国故事汇:聊聊百年战国间发生的故事
故事新编:一点因由成故事——发挥脑洞
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俱往矣,后人空凭吊
闲谈:思绪半点不由人,点滴成涓归闲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余闲好读书每周聊聊读书以及战国的事情~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下一篇:没有了